
作者 林存
編者按:
格隆匯《私募爭鳴》系列,將邀請行業知名頭部私募機構來給格隆匯廣大會員朋友分享其最新最犀利的觀點,希望能幫助廣大投資者開拓視野,提供思想的共鳴。本次《私募觀點》,我們邀請到了深圳市私募協會副會長、森瑞投資的創始人林存先生。其于2007年創立森瑞投資,公司長期投資于二級市場內的醫療醫藥個股, 是專注醫藥醫療行業投資的倡導者與推動者,有格隆匯會員親切稱其為“私募醫藥一哥”。
經過格隆匯廣大會員評選,森瑞投資榮獲2020中國最具實力私募基金TOP50。森瑞主要投資范圍涵蓋A股、港股,管理資產總規模近20億元,旗下私募基金多年來一直排名行業前列。三年期、當年期業績在全國私募基金公司中均排20名前后。
正文:
作為一個醫藥私募基金,近三年里,我們一直強調和推薦一個產業集群,那就是簡稱"CXO"的醫藥研發服務和定制化生產領域。
對于一般投資人而言,"CXO"就像一本難懂的天書,遠遠不比白酒或者互聯網產品那么容易近距離接觸和直接的獲得體驗感,因為這是一個TO B的業務模式的領域,是專門為藥企提供研發服務為業務。
但這幾年里,這個產業的發展如坐火箭一樣迅速,幾年前很少有人知道誰是藥明生物,藥名康德,也沒多少人仔細看過泰格醫藥,更不知道什么CRO和CDMO,但是僅僅就這么幾年,相關公司平均3-5倍漲幅,整個板塊的十余家公司市值已經逼近萬億!
那么,CXO行業的未來還會好嗎,市場表現還會更好嗎?我們是堅定的投贊成票!理由如下:
1
中國醫藥創新大潮風起云涌,
歷史不容開倒車!
目前,國內在各種研發階段的創新醫藥項目,幾乎有上千項之多,而且還在不斷增加;國家在新藥開發的政策引導上,不斷給予鼓勵與傾斜;藥企也充分認識到,不走開發創新藥的路,只靠仿制藥是死路一條。
所以,CXO產業鏈,現在景氣度非常確定,家家都訂單異常飽滿,甚至積壓訂單,都在不斷的擴大產能中。
但也有人擔心,醫保局對部分創新藥的價格仍然會嚴格控費,如PD-1談判仍然懸而未決,擔心過低的談判結果會嚴重挫傷藥企的開發熱情。
但無論如何,藥企只能適應環境,只能不斷滿足市場需要,不斷開發新藥新產品,才能優勝汰劣。
也許,現在國內的5000家藥廠實在是太多了,未來可能只剩500家,或者200家——但那一定是屬于不斷創新的勝者!
2
國際藥企開發需求向中國轉移
現在,幾乎全球的醫藥巨頭,都在跟中國的CXO公司合作,共同開發新藥,這是因為:
1,醫藥研發,屬于非常高的知識密集型產業,對研發人員要求高,在國外醫科和生物背景的研究人員勞動力成本巨大,而在中國,相關勞動力成本仍然相對低廉很多,同時供應量充足,中國的工程師紅利全球獨有。
2,中國臨床志愿者更易召集,臨床效率更高,中國巨大的人口和市場優勢無法替代。
舉例拿近幾年化學藥品創新藥的在國內的注冊受審的情況看,除了國內自己創新藥不斷增加,國外企業在國內的提交速度也在加快,這個過程中明顯少不了比如像臨床CRO這樣的需求會大大增加,理論上CXO上的其它環節也是如此。中國的市場誘惑力很大,國際藥企在中國的需求也會增加。
3
醫藥研發外包,
具有旱澇保收的特性
創新藥的研發,具有巨大的風險,成功率較低,能有三分之一成功就非常了不起;而周期長,財務確定性低,使得估值難以量化。所以,與其投創新藥,不如在眼前CRO是服務性行業,企業幫助藥企研發新藥,類似“賣水,賣鏟子”的研發外包企業,不管創新藥是否成功都能先賺取服務費,旱澇保收。
CDMO為企業生產出的產品代工,隨著新藥在市場上的產品放量,CDMO企業的業績也會隨著呈線性增長,而且同時可以為多家企業代工,相對風險較小。
4
醫藥研發外包,
是醫藥領域的科技股
CXO產業鏈是為了開發新藥而產生的特殊產業集群,他天生帶有創新屬性,而且科技屬性更高,有了強力的研發服務賦能,創新藥的開發,將少走彎路,提升工藝水平,加快進度和效率,是研發成敗的關鍵環節!從下圖中藥明康德的企業介紹的業務流程就能很好的反應出,CXO企業雖然是醫藥行業的服務型企業,但是實際上也是醫藥產業中的全面科技型企業。
而且隨著CXO對新藥的參與度不斷提升,甚至可能在未來幾年,研發服務外包的產業價值,出現高于藥企產業價值的情況。甚至可能出現市值萬億級CXO企業的可能!
5
醫保改革控費之下的避風港
由于醫保局改革政策頻出,仿制藥倒下了,大部分耗材器械也要集采,IVD受DRGs影響,中成藥,部分生物制品(胰島素、生物類似藥等),也在改革的目標范圍內。那么究竟還有多少醫療領域不受沖擊,或者不直接面對沖擊呢?
我們也對泛醫藥醫療領域做了一個梳理,按板塊市值大小依次排列,大致還剩這幾個領域:CXO產業鏈,生物制品(成長激素,二類疫苗),專科醫院,美容產品,藥房零售等。
而由于CXO板塊市值較大,自帶科技創新屬性,成長性又極佳,預計將長期成為機構的必爭之地,長期享受高估值。但需要留意創新藥的發展趨勢與變化。
最后,對主要CXO、CRO品種的簡單梳理。(合規要求下,僅作參考)
第一梯隊,藥明生物(港股)、泰格醫藥:
藥明生物是藥名的大分子事業部,承擔大分子生物藥物的開發以及生產服務,相比康德顯得更性感;泰格則是在臨床服務的龍頭,其中泰格醫藥上市8年多漲了45倍,在業務的基礎上各項投資做的風生水起,并表利潤非常值得跟蹤。
第二梯隊,藥明康德、凱萊英、康龍化成:
藥明康德全產業鏈,行業龍頭;凱萊英小分子CDMO龍頭;康龍華成研發服務也做的非常好;這幾家規模都不小,都很優秀,但是也有點雷同,利于都有往全產業鏈擴展的意向。
第三梯隊,博騰股份、昭衍新藥、藥石科技、美迪西、睿智醫藥、博濟醫藥:
這個梯隊市值偏小這100-300億范圍,彈性更大,其中昭衍新藥安全性評價業務、藥石科技的小分子切塊業務等比較有特色。
大家想想看,香港、美國為啥從來不在熊市暫停IPO呢?原因很簡單,熊市的IPO價格更低,更能讓二級市場投資者買到便宜貨。如果只在牛市允許IPO,投資者一定會虧的褲衩都不剩。N4Y
以上就是關于“000975資金流向淺析是醫藥領域的科技股CXO產業鏈是為了開發新藥而產生的特殊產業集群”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了解該基金有所幫助。